9月28、29日,我校2017年大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成果匯報暨答辯賽圓滿落幕。設計與藝術學院大學生志愿者赴上海等地筑笑公益實踐團獲團隊賽一等獎,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大學生志愿者赴鹽池等地健康水源夢實踐團和校研究生支教團大學生志愿者赴延川布堆畫調研實踐團獲團隊賽二等獎,校國旗護衛隊大學生志愿者赴勉縣第二高中軍訓帶訓實踐團、化學與化工學院大學生志愿者赴商洛市傾“教”鎮安青芒起夢實踐團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大學生志愿者赴西安市未央區外賣食品安全調研實踐團獲團隊賽三等獎,經濟與管理學院蔣文靜、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武樂、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薛宇飛等同學分別獲得個人賽一、二、三等獎。

本次社會實踐成果評比活動采用文本評審與現場答辯相結合的方式組織開展,分為個人賽和團隊賽,從學院選拔賽開始到學??倹Q賽結束,共歷時19天。答辯賽共有47支團隊和9775名學生參加,23支團隊和47名學生經過層層選拔最終入圍校園總決賽??倹Q賽評委由校內嘉賓評委、團干部和學生代表組成,校級教學督導馮俊華教授、教務處副處長王芳、學工部常務副部長李曉、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代春吉,化學與化工學院副院長費貴強教授、經管學院副院長王勝利教授、設計與藝術學院院長助理王偉偉副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阮云志副教授應邀擔任校內嘉賓評委。答辯過程中,各團隊從實踐項目立意、實踐內容、實踐成果和實踐亮點等方面對實踐活動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不僅展示了實踐過程,更把實踐成果帶到了答辯現場,贏得評委及觀摩師生的掌聲。各“脫貧攻堅”專項實踐團更是充分展示了他們對點幫扶的過程和成果,用行動闡釋了青年力量,感染了在場師生。設計與藝術學院筑笑公益實踐團清晰的闡述了我校藝播專業大學生志愿者利用專業優勢對唇腭裂患兒進行術后語音矯正的艱辛過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健康水源夢實踐團用一組組照片和數據展示了他們切實改善當地老百姓水窖水質的不懈努力和成果;校研究生支教團布堆畫調研實踐團發揮研究生支教團扎根服務地的優勢,用專業助力延川非物質文化遺產布堆畫的發展。
我校一直高度重視實踐育人工作,將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視為實踐育人的重要載體,不斷加強指導和加大投入,建立健全社會實踐保障機制,深化實踐育人效果。近年來,校團委積極探索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新思路、新模式。一方面不斷豐富實踐內容,健全保障機制,創新工作組織形式,擴展實踐工作覆蓋面;另一方面堅持實踐緊密結合專業、貫通科技創新、深化專題研究的發展方向,堅持品牌導向,不斷推陳出新;同時,緊密圍繞國家政策導向和社會發展需求開辟專項,突出指向。2017年專門設立脫貧攻堅專項團隊11支、精準扶貧專項團隊1支,號召和組織廣大青年學生積極參與到 “精準扶貧”和“發聲亮劍宣講”專項行動中。實踐活動得到了實踐地政府和群眾的熱情贊譽和好評,受到國家級、省市級媒體的持續關注和報道,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應和反響。
很多項目多年來持續堅持、不斷完善,在實踐成果、實踐成效、實踐影響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社會實踐不再是大學生走走看看的單次活動,逐步發展成為大學生撲得下身子去實踐、留得下成效去惠民、贏得下民心去期待的系列性行動,先后有8個社會實踐項目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大學生公益創新大賽、好麗友公益夢想實踐大賽、“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陜西省首屆公益項目大賽等重大創新創業公益大賽中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真正彰顯了我校實踐育人工作成效,使廣大青年在實踐中接受教育、增長才干、積極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核稿:李鵬 編輯: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