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共青團陜西省委發布關于命名陜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的決定,延安革命紀念館、西安交通大學博物館、中國輕工業博物館等133個單位被命名為陜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陜西省“少先隊活動課”實踐體驗基地)。
據悉,為充分發揮陜西省寶貴的自然、歷史、人文、科技、軍工和紅色文化等青少年教育資源優勢,進一步豐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載體,2018年10月,陜西省各級團組織繼續聯合教育、環保、水利、林業、文化、文物、旅游等相關部門,以及高校、部隊等系統,對2015年以前已命名的陜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進行復審申報,并對陜西省各地各系統2015年以來新建的或具備相應條件的適合開展青少年社會教育的場所進行申報征集。在有關廳(局)和各團市委認真考察、選拔推薦的基礎上,經書面審查、會議研究等環節的考核評審,最終命名133家單位為陜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陜西省“少先隊活動課”實踐體驗基地)。
中國輕工業博物館自開館近一年來,共接待參觀者達3萬余人,其中80%以上為青少年學生。為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博物館組建了大學生輕工博物學社,利用各專業學生志愿者定期開展“我是小小講解員”、“印象輕工”等活動,并利用寒暑假開展“尋找輕工業文明”等實踐活動。2018年7月,博物館師生組成團隊徒步300余公里從西安到延安,尋找延安時期進步青年發展輕工業的故事,受到了人民網、中國青年志愿者網等媒體的報道。另外,為了滿足中小學教育的需要,博物館與強華學校、新光小學、夏家堡小學等多家中小學簽訂了科普教育協議,編寫了《造紙的前世今生》、《皮革的發展歷程》、《玻璃是怎么制作的》、《陶瓷是怎么煉成的》等“輕工八藝”系列課程。教育項目依托博物館設施,在滿足青少年學習知識的同時,增加了趣味性和體驗性功能,讓青少年感受輕工業的魅力,深受青少年和社會各界的喜愛。
(核稿:方潤澤 編輯:杜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