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牢記使命 推動中國輕工業走進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開幕會上向世界的莊嚴宣示,也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10月25日,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這樣的論述,為十九大后各行各業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作為主營業務收入在全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一位的輕工業,將如何迎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帶來的各種機遇和挑戰?又將為化解新時代的新矛盾提供怎樣的解決方案?踏上新征程,中輕聯黨委又將如何開啟全面從嚴治黨的新篇章?10月23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張崇和主持召開中心組學習(擴大)會,安排部署學習十九大精神工作,并在會后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是我國今后一段時期發展的總綱領、總部署、總動員,報告中關注的不少重點,都為輕工行業未來發展提供了指引和方向,令人振奮。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十九大精神為動力,推動我國輕工各項工作再上新水平。
提升產品供給質量振興輕工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十九大報告中的這一論述,把發展實體經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擺在了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極其重要的位置。“報告中對發展實體經濟的描述對我們輕工行業和企業尤其是鼓舞人心。”張崇和表示。事實上,無論是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參加“兩會”小組討論時,還是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理事會的工作報告中,振興輕工實體經濟、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都是他關注的重點。
張崇和表示,總書記在報告中還提出,“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平。”這些都跟輕工業的轉型升級息息相關。張崇和介紹,近年來,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認真落實中央關于新發展理念的要求,推動輕工各產業的發展,突出綠色、品質、健康、安全,產品更趨智能、便捷和時尚化,較好地滿足了人們不斷增長的更高品質生活需求。許多輕工企業借助發達的市場網絡信息以及期貨等現代金融手段,產業鏈上下游發展更加協調。部分龍頭企業放眼全球產業布局,通過海外投資建廠或并購,提高原料保障水平。輕工實體經濟正在全面轉型和升級振興。
事實上,過去的2016年,輕工業已經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數據更有說服力——2016年,輕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6.8%,高于全國工業0.8個百分點,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24.7萬億,同比增長6.4%,高于全國工業1.5個百分點,輕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在全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一位;輕工業國內銷售市場平穩增長,輕工主要消費品零售增長速度與全國走勢基本一致;實現利潤1.61萬億元,增長7.6%,輕工業利潤在全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二位;出口額5512.65億美元,輕工業出口額占全國出口總額的26.3%。輕工業的良好發展為國民經濟穩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張崇和認為,要振興輕工實體經濟,還應在加快企業“走出去”、稅負更加合理、金融“脫虛向實”、優化發展環境、引導擴大內需、強化產業政策等方面下功夫,從而推動輕工實體經濟全面轉型升級和做大做強。
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助解新矛盾大有可為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重大判斷,為新時代謀劃發展、推動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張崇和認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越來越廣泛,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在他看來,新矛盾的論斷,既指出了輕工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也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可以說,輕工行業參與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現在要幫百姓實現的是‘好不好’的問題。”張崇和進一步解釋說,“正如報告中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張崇和表示,我國是輕工制造大國,正在向輕工制造強國邁進,說生產力落后已經不符合現實了。但不可否認,輕工行業仍然面臨著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比如,如何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倒逼行業轉型升級?如何在解決“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中,以輕工產品豐富的品種、過硬的品質、馳名的品牌,減少我國中高端消費品購買力外流?輕工不同行業之間,又該如何實現更平衡的發展?這些都是新時代中國輕工行業發展面臨的新問題新機遇。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將會同相關行業協會,抓住輕工業發展中的主要矛盾,深入研究,加強指導,推動中國輕工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黨和國家解決發展中的“不充分不平衡”問題,作出積極的貢獻。
創新驅動 科技引領輕工助力經濟體系現代化
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報告還明確提出要建設創新型國家。
事實上,創新也一直是輕工業發展的重要引領。張崇和介紹,以科技為依托,以創新為引領,我們提出了長遠目標,到2020年時重點行業進入創新型行業,2030年時進入創新型行業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成為輕工世界科技強國。同時我們提出了“十三五”目標,輕工行業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建設120個中國輕工業重點實驗室和120個中國輕工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行業大中型企業研發強度年均增長10%以上,重點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超過2.2%,產品國際標準的采標率提高10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下降23%,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2%。對于這些目標,需要分階段有重點地推進落實。
張崇和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輕工科技創新還要做好明確科技創新發展重點、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推進落實一批重大項目、推進行業綠色發展、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完善科技工作機制等方面的工作,勇于探索,大膽創新,開創輕工科技創新新局面。
對接“一帶一路”倡議主動服務國家戰略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僅如此,在十九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決議中,更是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寫入黨章。張崇和表示,這充分體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高度重視“一帶一路”建設、堅定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決心和信心。
張崇和進一步介紹,近年來,輕工行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發展勢頭良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為1728.96億美元,占輕工商品貿易總額的25.46%,出口額共計1449.93億美元,占輕工商品出口總額的26.3%。
此外,基于產能比較優勢,輕工企業“走出去”地域遍及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和澳洲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推動輕工企業“走出去”的重點地域。從“一帶一路”起點出發,遠及歐洲的意大利、法國、荷蘭、德國、俄羅斯等,以及非洲國家馬里、尼日利亞、突尼斯、阿及利亞、南非等。
家電行業如海爾、格力、美的、海信、海立等企業分別在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泰國、印尼、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投資建廠,產品主要在當地銷售或輻射周邊國家。家具行業和乳制品行業主要在越南等國靠近原料資源的國家建廠,以解決原料不足和人工成本上升問題。食品行業主要是開發清真食品,產品輻射“一帶一路”沿線穆斯林國家和地區。
事實上,在服家戰略層面,輕工行業不僅僅對接了“一帶一路”倡議。據記者了解,僅在2016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就組織有關輕工行業協會,開展了“三品”專項行動計劃、《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十三五”國際產能合作規劃》、《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6年行動計劃》、《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產業技術創新規劃(2016-2020年)》、《工業節水“十三五”行動計劃》、《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削減行動計劃》、《關于促進食品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10余個政策文件的宣傳、貫徹和實施工作,引導行業企業對接國家政策,服務國家戰略。研究制定了輕工業“十三五”規劃的實施方案,提出9大任務、44項重點工作,并分解到有關部室和協會,責任清晰、步驟明確地組織推進和實施。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黨的十九大通過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張崇和表示,這是十九大的突出亮點和重大歷史貢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我還注意到,十九大報告3.2萬字,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容就占了4100字,是報告的八分之一多,可見分量之重。這部分1個序言、8項任務,條條都是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句句都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定宣示。”張崇和表示,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張崇和強調,中輕聯黨委和各基層黨組織要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報告,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要深刻把握習近平同志關于新時代新的歷史方位、新的理論創新成果、社會主要矛盾歷史性新變化、新的奮斗目標、新的發展戰略目標、黨的建設新的總要求等一系列科學判斷和總體要求。堅決按照黨的十九大的部署和要求,緊密聯系工作實際,以十九大精神的強大動力,推動中輕聯各項工作和輕工行業各項發展再上新水平。
近年來,輕工各產業的發展突出綠色、品質、健康、安全,產品更趨智能、便捷和時尚化,較好地滿足了人們不斷增長的更高品質生活需求。
(核稿:杜楊 編輯:雷超 學生編輯:吳夢佳 張文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