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7日,我校原輕化工系(現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唐瑞芬副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9歲。唐瑞芬病重期間,學校相關部門、院系在關心服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校長馬建中前往醫院探望慰問,黨辦校辦、離退處、輕工學院、人事處等部門負責人陪同慰問。唐瑞芬去世后,校黨委書記姚書志、校長馬建中委托副校長王學川到家中吊唁并慰問親屬。8月9日,馬建中、王學川及相關職能部門、學院負責人參加了唐瑞芬的追悼會。黨委副書記溫鋒也委托離退處負責人慰問親屬。

胡達康教授(圖中)與其子胡琦寅校友(右一)、女婿倪永浩院士正在接受采訪
唐瑞芬副教授與丈夫胡達康教授為大學同學,都是在學校工作生活多年的老教師。他們從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畢業后,唐瑞芬留校任教,胡達康分配至北京輕工業學院(現陜西科技大學)輕化工系任教。1970年底,胡達康、唐瑞芬夫婦攜子女赴籌建中的咸陽輕工業學校(現陜西科技大學)輕化工系任教職,唐瑞芬副教授主講造紙專業的化工原理及設備課程,胡達康教授主講皮革專業的化工原理及設備課程。兒子胡琦寅是學校機械79級校友,女兒胡琦文是自控85級校友,女婿倪永浩院士是造紙81級校友。唐瑞芬副教授的家庭,是我校自建校以來一個十分少有的特殊家庭,一家兩代人,緊緊地與學校連結在一起。

這個特殊家庭,有著特別的科大情結。1998年,學校40年校慶。時任輕化工系(現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領導張美云教授、王志杰教授倡議,應該設立一個獎學金,用以資助成績優異的造紙專業學生,讓他們能夠在開展國際國內學術交流、獲取學科前沿信息和相關權威書籍方面得到支持。得聞此訊,胡達康教授作為發起人,欣然與家人商議,由家庭成員每年拿出1-2萬元,在輕化工系設立“胡氏家庭獎學金”,獎掖后學。這件事一做,就做了20年,把學校離退休老職工和校友的家園情懷,詮釋得淋漓盡致。
尤為可貴的是,胡琦寅校友積極利用在海外從事造紙行業的機會,在每年頒發胡氏家庭獎學金之際,邀約國際國內制漿造紙學術領域的專家學者為學院師生做學術報告,為學院師生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為了籌備好學校今年下半年即將舉辦的“2017林紙工業高新技術與研究國際會議”,胡琦寅校友正在聯系北歐學術界、企業界的學者專家,倪永浩校友也在聯絡北美有關專家學者參會,在推動學校國際交流合作上辛勞奔忙。
校友有情,母校有愛。唐瑞芬副教授患類風濕,臥床二十余年。胡達康教授患有阿爾茨海默癥,子女都在國外生活工作。與身體上的病痛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對“空巢”老人來說則是更大的問題。
8月4日,馬建中在調研離退休工作時,就反復叮囑離退處負責人,要懷著感恩之心,以對父母之情,關心服務老同志,急老同志之所急,想老同志之所想,讓老同志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尤其是要重點做空巢老人的工作,要給予更多關心和幫助。近年來,離退休工作人員以家訪和結對幫扶的形式,和唐瑞芬老人、胡達康老人聊天,聆聽老人們經歷的歲月故事和人生經歷,舒緩老人的心理,把組織的溫暖和關懷落到實處。
胡達康老人記憶力衰退嚴重,經常忘記自己已拿過工資條。經常會去向離退處工作人員曹國旺詢問,曹國旺同志總是笑臉相迎,耐心回答。后來,離退處讓曹國旺和較為熟悉情況的退休職工狄建忠一起結對幫扶胡達康。胡達康全家生活中遇到困難,就能通過狄建忠及時反饋給離退處,讓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處理。離退處處長助理吳穎杰還主動和胡達康老人親屬一起為老人過80歲生日,努力為老人營造有尊嚴的溫暖的晚年生活。
離退處黨委副書記高翔發現胡達康老人鍛煉的路線,是繞著校園環形走路鍛煉,所以他每天特意都要在胡達康老人鍛煉的必經之地,囑咐胡達康老人的保姆,以防胡老師走失。有一次,高翔經過此地未見胡達康老人,就電話詢問。得知保姆有事未陪同、胡達康老人早上外出還未回家后,高翔立即就找來狄建忠開始尋找,并在離退休群里發消息,發動大家一來找。經過大家共同努力,終于找到了。當時,胡達康老人找不到家,無助地在原地打轉,把上身的衣服都丟了。
一個特殊家庭,一份校友深情,一聲關切問候,傳遞著一股特別的科大情結在陜科大人、離退休老人以及校友的心中流淌??拼蠊适隆⒖拼笄?,還在繼續……
(核稿:崔楠 編輯:杜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