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受我校研究生院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邀請,法國農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兼普羅旺斯埃克斯教育中心研究員Eric Lichtfouse、德州農工大學教授Virender K. Sharma作客我校未央導師論壇,為環境學院及相關學院的教師、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做了精彩的前沿技術學術報告。

Eric Lichtfouse教授作報告
Eric博士的報告圍繞“在環境科學領域,如何發表高影響力的論文”展開,主要介紹了撰寫高影響力的論文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首先要考慮論文的多樣性,了解文化和寫作技巧,避免出現一些錯誤。同時,論文應具有科學性和創新性。報告介紹了論文寫作中一些常見的錯誤,如語法和用詞等。報告還強調了論文寫作中的各個部分如摘要、前言、結果與討論、數據與圖表的撰寫要素。如摘要需要用背景引出問題,前言的撰寫需要了解國內外進展,考慮社會與經濟因素。報告最后介紹了他利用13C在測量復雜有機物質中分子物質的相對年齡的研究,并展望該方法未來在環境化學、碳循環、氣候變化等領域的應用前景。

Virender K.Sharma教授作報告
Virender K.Sharma教授的報告圍繞高鐵酸鹽作為一種新型先進的功能材料,在能源、環境、生物醫學以及工業合成等方面的應用展開。介紹了鐵氧化復合物在不同氧化條件下鐵的互變現象,高鐵酸鹽在能源方面的應用研究以超鐵電池為主,研究發現這種電池其儲存的能量遠高于普通電池。同時,在環境領域的應用也較為廣泛,包括將高鐵酸鹽作為綠色的氧化劑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和金屬離子(3價砷),以及利用高鐵熱解-光解全氟化的羧酸的機理研究。隨后,介紹了高鐵酸鹽對廢水中的內分泌干擾物和抗生素的去除效率以及利用六價鐵氧化新諾明的研究。最后,還就高鐵酸鹽對于咖啡因的降解機理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討論。兩位專家教授還耐心解答了老師和研究生提出的問題。兩位專家的報告為師生的科研提升提供新的視野,與會師生感到受益匪淺。

新聞小貼士:
Eric Lichtfouse,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博士后,現為普羅旺斯埃克斯教育中心研究員,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學,土壤固碳及氣候變化總編輯,環境化學快報(ECL),可持續農業評論(SAR)主編,出版物援助服務主管,科學寫作和交流演講者,法國農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Eric博士多年來一直從事土壤固碳及氣候變化研究,主要研究成果:1、13C測年的發明,一種允許測量復雜有機物質中分子物質的相對年齡的新方法;2、基于植物13C和14C含量的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污染的新指標;3、在沉淀物中發現新的化石類固醇,并將其用作測量沉淀度和石油成熟度的新指標;4、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
Virender K. Sharma 畢業于邁阿密大學羅森斯蒂爾學院海洋和大氣科學系,獲博士學位,之后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和紐約州立大學(紐約)進行博士后研究。現為德州農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SPH)環境與職業健康系教授。Sharma博士在高鐵酸鹽化學及環境應用領域和自然納米粒子在水生環境中的命運和毒性及對人類和生態健康所造成的影響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Sharma博士累計發表學術論文250篇,引用次數超過120次的文章達52篇,參與出版專著52本,發表會議論文36篇,撰寫和編輯專著7部。被美國化學學會評選為“杰出化學家”,其高鐵酸鹽和納米粒子的研究獲得了美國化學學會環境化學分會授予的優異獎,并被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EST)授予優秀評審獎。
(核稿:張安龍 編輯:雷超 學生編輯:張益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