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西安交通大學丁書江教授應邀作客“未央導師論壇”,做了題為《高分子衍生的多維度納米結構材料和電化學性能研究》的報告。化學與化工學院研究生和青年教師參加了此次報告會,報告會由化工學院副院長費貴強教授主持。
丁教授的報告介紹了他及其團隊針對過渡金屬氧化物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導電路徑保護和構建的核心問題開展的研究工作,重點講解了以下三方面研究內容。一是提出了利用空心碗狀結構緩沖材料體積形變和提升填實密度新思路,實現了碗狀空心顆粒空腔尺寸的精確控制,發(fā)現了碳材料氧化物納米片結構的協(xié)同作用機制;二是實現了二維納米材料在一維載體表面的精準調節(jié),并揭示了二維納米結構材料在一維載體表面生長的聚合物誘導機制,確立了一維載體的組成、晶型、孔結構,二維納米結構和電極材料電化學性能的構效關系;三是設計了“二維加二維”新結構,揭示了二維結構金屬氧化物在二維載體石墨烯表面的生長機制;利用石墨烯的高導電性和納米片緩沖形變的協(xié)同作用提高了過渡金屬氧化物的電化學性能。
會后,丁教授與師生就電池與電容器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熱烈的探討。
新聞小貼士:
丁書江,現任西安交通大學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在聚合物/無機物納米結構復合材料的化學組成和微結構調控及其在電化學儲能領域的應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JACS, Angew. Chem. Int. Ed., Energy Environ. Sci., Adv. Energy Mater., Nano Energy等期刊上發(fā)表SCI論文100余篇,引用次數超過100的論文12篇,影響因子大于10的論文8篇。發(fā)表的論文被65個國家和地區(qū)引用,其中SCI他引3593次,15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h因子35。申請發(fā)明專利7項,已授權5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1項。入選2013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和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榮獲2016年陜西省青年科技獎和2017年度陜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核稿:王宏 編輯:劉倩 學生編輯:董鑫鑫)